本來只是媽媽的私房料理,到現在一年營業額220萬元,芊香園工作室創辦人王士欣歷經摸索製程、半年賠光創業金的窘境,在他堅持產品品質,且保持正面思考、積極處理問題,終於讓蒜酥辣醬闖出一片天空。
王士欣求學時期唸的是土木工程科系,出社會做的是傳產製造,如今做起媽媽的私房蒜酥辣醬,雖就只有3種不同辣度的一個產品,也沒大做廣告,仍一舉在2015桃園伴手禮甄選活動奪下「桃園好禮」。
王士欣回憶從上班族到創業的轉折,他說,原本是派駐國外的主管,每天工作雖超過15個小時,但老闆給予極大的發揮空間,雖然辛苦卻也樂在其中;直到幾年前收到奶奶的病危通知,也體悟父母年紀漸長、能陪伴的時間愈來愈有限,毅然放棄工作回到大溪老家。
王士欣表示,剛回到家鄉先完成騎自行車環台、橫渡日月潭的夢想,隨即也面臨找工作的問題,在一次家庭的午餐聚會,好吃的客家餐廳
客家燜桂筍媽媽拿出她特製的蒜酥辣醬,哥哥隨口提出:「這個蒜酥辣醬很好吃,外面都沒有人做,你不會試試看。」
他指出,蒜酥辣醬本來就是平日拌飯、拌麵的醬料,也理所當然視為家裡人本就愛吃的媽媽味道,一開始也不以為意,但母親偶爾也會分給街坊鄰居及親友,發現大家都非常喜歡,決定拿出20萬元,傳承這項手藝。
王士欣坦承,創業初期要制定生產的標準作業流(SOP),才發現困難重重。畢竟媽媽靠的是多年經驗,原料沒有固定的比例,在媽媽不斷的指導製作,逐一抓出原料比例並記錄,再分送親友試吃、調整口味;緊接而來的是生產,小鍋和大鍋製作遠遠不同,火候與拌炒方式因為沒有經驗,常常一轉眼就毀了一鍋,尤其蒜酥製作有「黃金20秒」,一個小時手工只能切出3斤的蒜片,稍微閃神就整鍋報銷,初期幾乎要倒掉好幾鍋,才有一鍋是符合自己的要求。
他說,尤其蒜頭是季節產品,4季含水量都不一樣,處理蒜酥更要靠經驗的累積,花了一年多的時間,才完全掌握成功的關鍵,20萬元的創業金,早在不到半年就燒光了。
芊香園一直以來都堅持使用原材料製作,只買柴魚片,不買柴魚粉;採3A蝦米,不用蝦粉,自己加工打粉;辣椒油也親手做。
常有朋友提醒為何不用處理好的粉,何必這麼累。王士欣都回應說:「每個原料都要眼見為憑,給客人的產品,就是我自己希望得到的產品。」
因市面上辣椒醬千奇百種,但不外乎比辣,剛開始製作蒜酥辣醬的時候,王士欣就決意主打「不會辣」及「可以直接吃」的辣醬,另外一個原因也是嫂嫂不吃辣,激發他們製作能吃得出辣椒的香氣、但卻不太辣口的產品。
王士欣調整了辣椒品種,除讓蒜酥辣醬保留母親製作的風味,又不太辣口,並與辣醬市場做出區隔,接著就以辦活動、送試吃及參與網路團購等方式,靠著老顧客的支持與口耳相傳,慢慢的打開了知名度。
王士欣強調,創業初期真的是身心煎熬,但時時保持正面思考的能量,用最佳的心情及效率來面對問題,終能一一克服,過程雖然辛苦,但在賣出去的蒜酥辣醬都得到很好的迴響,就會更堅定自己的信念,尤其看著每個月慢慢增加的銷售量,更為自己打了一劑強心針。
留言列表